古有仓吉造字,今有网民生词。网络诞生至今,从最初的网络流行语到现在的网络热词,逐渐转而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新锐话语形式。这种新的语言表达形式越来越流行,影响面广,使用人群上至“70后”和“80后”,下到“00后”。各种调侃玩笑的网络流行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由于缺少科学规范的引导,一些政府公文、宣传广告和青少年在写作业、回答问题,甚至考试当中,都用起了网络语言。从4月1日起,河南省开始启动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词汇。“人艰不拆”、“高大上”、“坑爹”等网络流行语将与河南省机关公文、学生教科书“绝缘”。
对此,社会舆论褒贬不一,究竟该如何面对不断涌现的“网络语言”成了众说纷纭的话题。
反映当下社会,颇受年轻人青睐
“网络热词啊,我就经常用。不管是网上聊天,还是平时发牢骚,总会说到几个。”在一家汽车修理厂上班的张嘎说了自己对网络热词的看法,还笑着举了几个网络热词的例子。“比如说‘不明觉厉’这个词语,说得是,虽然不明白,但是还是觉得很厉害的样子。‘十动然拒’是指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还有现在很红的‘文章体’。”张嘎说在网上聊天,如果不懂这些流行语会有种“出局”的感觉,跟别人聊天对不上调。
张嘎是前年开始参加工作的,“80后”的他,喜欢上网刷微博、逛论坛、聊QQ,所以这些网络热词对他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在生活中,我身边的朋友也喜欢用这类词语交流调侃,挺幽默的。我还真佩服这些网络热词的发明者,真“有才”。”张嘎说道。
还在杭州读大学的市民黄麟媛和记者聊道,这些网络热词之前自己也不知道的,都是从微博和微信上面看来的,然后自己再去百度了解,觉得蛮有意思的。“我记得有次我用‘普大喜奔’(普天同庆、大快人心、喜闻乐见、奔走相告,形容开心)在微信上发表状态,然后我的朋友都纷纷用其他我不知道的热词回复我,然后我找百度‘恶补’了下这些词义,感觉长‘见识’了。”她告诉记者,这些网络热词有时候还可以当作“调味剂”,为无聊的生活添加一些乐趣。
记者在黄城的街上随机采访了十多名市民,发现知道这些网络热词的,基本上都是“80后”、“90后”、“00后”这三个人群,年纪稍长一点的,则不甚了解。而一些四五十岁的人群,知道热词的并不多,个别的表示知道,但不怎么使用。
影响范围之广,多数老师家长表示担忧
记者走访了黄城内的几所学校,了解到网络热词的使用,以高年级的学生为主,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使用,但是相对较少。
如今,一到假日,学生们总爱上网聊天、看帖,网络用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慢慢地渗入到他们的语言与作文中。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些网络新词不少语文老师的感受就是,十分困扰。“孩子用网络词汇写作文,文章是要比平时来得活泼,但我们批阅起来很头疼。”、“词汇很新颖但是不规范,基础词汇不规范将来怎么使用语言?”为什么现在中小学生热衷写很“给力”的作文?老师们有一致的见解,网络词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一个词它的本身有意思,单单这点就很吸引孩子。还有就是小孩子喜欢追逐流行,爱模仿。
当这些源自网络的新词汇出现在学生的作文里时,家长们有喜有忧。在西江小学门口,记者采访了正在等待女儿放学的陈女士。当问到孩子喜不喜欢用网络热词交流时,陈女士点头默认。“我女儿现在三年级,平时做完作业我会让她上会网,有时她会问我一些热词的意思,告诉她之后,她会去‘考考’她爸。”陈女士说,她女儿有时会用“给力”、“囧”等热词造句,词还挺达意的。
另一位在旁边的张先生则对自己孩子用网络热词交流、写作文表示担忧。张先生的儿子读高中,平时在学校、在家都会用网络语交流。“有次我看到他的作文试卷,像‘我勒个去’、‘神马都是浮云’等网络语被老师用红笔圈出来过。应该是老师提醒他规范使用语言吧。”张先生说道。
使用热词得把握好“度”
“现在我不鼓励小学生们上各种论坛聊天。因为他们现在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语言体系,也没有很好的辨别能力,往往会因为好奇而乱模仿。网络词汇只是红极一时,没有传统的语言来得规范,如果孩子们过早地使用,那么今后他们的语言会变得畸形。”澄江小学叶老师还说道,现在有不少学生使用网络语,喜欢生搬硬套。
“其实我一直觉得,网络用语作为日常会话可以,但是有些热词写进作文就不好了。正确选择网络热词为‘己’所用,但不滥用,还需要正确地引导,让学生去读、去体会、去感悟,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黄岩第二高级中学的语文老师陈宏对记者说道。
关于网络热词,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则谈道,网络热词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现在社会处于词汇爆炸期,每天都在产生并淘汰很多词汇,这几年流行的词汇,不见得能沉淀下来。学生们日常使用一些有意义的新词不应被抑制,但学校家庭给予的正确引导必不可少。老师可以在教学中用所学的传统规范的汉语知识理论来引导学生正确网络语言,做到正确取舍、兼容并蓄,注意场合,适当运用。
区文广新局局长邱天华在分析当下的网络热词时谈道:“那些真正呈现社会发展状态的网络热词,经过时间的考验会沉淀下来,并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如今已有部分社会通用度高、有生命力的网络热词被吸纳进了新改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这其实是对网络热词的一种肯定。”他觉得网络热词源于生活,记录了当代社会生活。对网络热词,既不应全盘否定,也不应盲目使用,而应对其冷却思考并加强引导,这样,才有可能使网络热词成为推广先进文化的“助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