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查询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公益榜
  3. 除了“车让人” 礼让斑马线还有更多内涵

除了“车让人” 礼让斑马线还有更多内涵

发布时间:2018-12-28 15:24 分享到:
浙江文明网12月27日讯(浙江文明网记者陶韬)斑马线就是生命线。当礼让斑马线在之江大地成为人人的自觉行动,一条条斑马线正牵起文明和安全。然而,虽然礼让的意识已然深入人心,一些市民在斑马线前还是有点迷茫。例如,行人是否应该礼让车辆?礼让行为有哪些具体标准?斑马线前礼让对象和被礼让对象应当如何配合,才能既保证交通安全又提高通行效率?等等。

12月26日,浙江省地方标准《礼让斑马线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与会人员就“礼让斑马线”的定义、对象和要求等问题各抒己见,热烈讨论。

礼让斑马线,仅仅是“车让人”?

在研讨会上,关于“礼让斑马线”的对象这一问题,与会人员有不同的意见。

一部分专家认为,礼让斑马线,只有“行人”是天然的被礼让对象。

另有专家却认为:礼让是相互的,“礼让斑马线”并不意味着“行人绝对优先”。事实上,在无信号灯的情况下,行人过斑马线应该首先观察车流量,选择车流量相对少时,示意机动车让行,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快速通行。而不是横冲直撞或是在斑马线上长时间逗留,影响通行效率。

与会人员最终达成一致,礼让斑马线,不仅是“车让人”,也包括“人让车”“人快行”。

“礼让斑马线”应当是互动行为,这也是不少民众的诉求。12月27日早晨8点,记者来到杭州市体育场路,这里在上班高峰期通常是堵车高发路段。车主邢先生表示,自己2016年来到杭州,在女儿的号召下开始加入“礼让斑马线”的行列。在他看来,“礼让斑马线”是一种“刚需”,虽说花在路上的时间或许更长,但是交通安全更为重要。他同样表示,希望行人也能多多体恤车主,“每当礼让时碰到快步经过的行人,都感觉是对我们的一种鼓励,这种良性互动当然应该更多。”

斑马线面前,高效沟通就是节省时间

在斑马线之前,记者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由于无法判断对方是“想走”还是“想让行”,行人和车辆互相礼让,谁也不肯先走。相较于这种“僵持”状态,如果交通参与者之间能建立起一种高效的沟通模式,岂不是节约了双方的时间?

如何让交通参与者更高效地沟通,也成为研讨会上的一个议题。

有专家提议,应该提倡交通参与者之间,以简单的手势示意对方。如果要请对方先行,可以手臂前伸,做出“请走”的动作;当行人想要要求机动车辆让行之时,可以手心向外,做出“止步”的手势;行人通过斑马线时,可以伸出大拇指,以示对机动车驾驶员的鼓励和称赞。

有些专家则提出了自己疑惑,机动车驾驶过程中,身体部位伸出车窗外,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何制定一套简单易懂的“沟通手势”,让各个年龄阶段和身份的市民都能理解、学会使用?

研讨会上提出的问题只是一个开始,至于解决方式,还将需探索和优化。

礼让斑马线,自觉是关键

2009年,杭州率先提出“礼让斑马线”的理念,并逐步辐射全省甚至全国。如今,“礼让斑马线”已然成为浙江引以为豪的社会进步的一张“金名片”。一个小小的止步,一次短短的让行,不仅是对生命安全的尊重,更彰显着城市的温度和浙江的文明高度。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规范》的制定,是为了让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清楚“礼让斑马线”的界线,让执法者明确礼让行为与不礼让行为,使礼让斑马线有标可依,使礼让行为有章可循。

省文明办副主任王先中在会议上表示,浙江省地方标准《礼让斑马线行为规范》的实施需要各方的积极配合和充分信任,才能让每一个在浙江的人都知晓《规范》,了解《规范》,并自觉加入“礼让斑马线”的文明行列。

(来源:浙江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