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查询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资讯要闻
  3. 扫除文化垃圾 打出清朗空间——2018年“扫黄打非”工作述评

扫除文化垃圾 打出清朗空间——2018年“扫黄打非”工作述评

发布时间:2019-01-09 09:25 分享到:
“扫帚不到,灰尘是不会自动走开的。”2018年,“扫黄打非”工作以雷霆之势,频频出手,有力打击了各类非法有害出版活动、淫秽色情低俗信息、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和侵权盗版行为,有效巩固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净化了网络文化环境、保护了青少年健康成长。全国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590万件,处置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618万条,取缔关闭网站2.6万个,查处各类案件1.2万起。

紧盯网络主战场

网络是“扫黄打非”工作主战场。近年来,利用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牟利案件呈现涉案人员多、涉案金额高、分布地域广、更加隐蔽等新特点。有的案件涉案人员多达数千人,遍布全国各省,涉案金额动辄超过亿元。贩卖网络色情信息已经成为一项地下灰色产业,出现了产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一些不法分子在境外架设服务器,在境内通过社交媒体招募人员和观众,通过直播等新方式,用阅后即焚的方法逃避监管和打击,给“扫黄打非”日常监管和固定证据带来新的挑战。

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各级“扫黄打非”部门积极适应新形势,采取有力措施,给不法分子以迎头痛击。湖南郴州查处了“12·28”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打掉网络直播聚合平台“桃花岛宝盒”,摧毁淫秽表演网络直播平台100多个及淫秽直播站点35个,抓获直播平台运营层、技术层、组织层、推广层涉案人员163名,实现对人员链、技术链、资金链、利益关联链的“全链条式”精准打击。浙江嘉兴破获“4·05”特大跨境网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摧毁聚合了110多个淫秽色情直播平台和数十万部淫秽色情视频的直播平台“Max”,抓获境内外涉案人员200余名,涉案金额2.5亿元,是目前国内破获的最大色情直播聚合平台案件。山东济宁侦破“12·15”直播平台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从“九月直播”涉黄直播线索入手挖掘,查清全部涉案人员链、资金链,梳理出平台投资者、管理人员、家族长、主播等100余人,抓获涉案人员78人,查明与此案有关联的涉黄直播平台12个,涉案金额超亿元。据统计,2018年,全国取缔关闭淫秽色情等网站1.2万个,处置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218万条。挂牌督办网络淫秽色情直播大案要案4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00余名。

网络产业发展迅猛,各种创新业态不断涌现,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现象,比如近年兴起的学习类移动应用,有的涉嫌侵权盗版,有的互动板块存在大量色情低俗内容。为此,“扫黄打非”部门开展对应专项整治,监测核查“互动作业”“小猿搜题”、“纳米盒”等20余个学习类APP,责令“互动作业”APP停止运营并给予罚款5万元,责令“纳米盒”APP关闭问题板块并给予罚款8万元。

让网络产业在制度的堤岸中运行是确保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扫黄打非”部门创新管理手段,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网络直播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强化网络直播服务许可备案管理和基础管理,开展存量违规网络直播服务清理,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提升综合治网能力。建立完善“政企联动”的网络“扫黄打非”模式,深化与主要互联网公司“直通车”协调机制,充分利用有关企业大数据优势,进一步发挥机制在线索核查、数据分析、案件查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提高线索“成案率”和案件“侦破率”。

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为未成年人创造清朗文化空间,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是“扫黄打非”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2018年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孩子好奇心理,打着各种名义向孩子兜售有害视频,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各地“扫黄打非”部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重拳出击,用最快的速度查处案件,有效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以打击“邪典视频”为抓手,“扫黄打非”部门重拳出击儿童色情问题,开展涉儿童色情有害信息专项整治,集中清理有害信息37万余条,督促重点网站自查删除链接130余万条,对传播“邪典”视频的多个知名互联网企业予以行政处罚并曝光,严厉查处“邪典”视频制作单位,关停、吊销该公司,企业负责人被依法刑事拘留。

对于群众深恶痛绝的涉儿童色情案件,各地“扫黄打非”部门更是不遗余力,坚决查处。全国挂牌督办涉儿童色情案件6起。其中,浙江宁波查办“4·24”网络传播淫秽视频牟利案,查获大量涉未成年人淫秽视频;内蒙古、四川分别破获以招募童星名义诱骗女童拍摄裸照及不雅视频案件,四川案件中犯罪分子已被判刑三年;广东破获猥亵男童录制淫秽视频出售牟利案件;安徽依法重判制售涉女童淫秽视频者,被告人被判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

湖南益阳查办“3·12”特大制售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案,查获非法少儿类出版物3千万余册,涉案码洋3.5亿元,是近年“扫黄打非”工作中查处涉案非法出版物数量最大、码洋最高的案件,是“护苗2018”专项行动中全国查缴少儿类侵权盗版出版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的案件,也是目前全国已查获的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非法少儿类图书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案件。

据统计,2018年全国查缴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340万余件。

在加大对案件侦破和打击力度的同时,各地“扫黄打非”部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护苗·进校园”和“绿书签”等活动,鼓励学校师生宣传“扫黄打非”常识,有效提升了学生们对“黄”“非”的认识,自觉远离不良文化、有害出版物和信息。在云南腾冲的一些小学里成立了“红领巾宣传队”,一到假期便深入乡村散发“扫黄打非”宣传散页,宣讲相关常识,不但孩子们自己增强了抵御风险的意识,还带动家长、老乡共同守护边境文化安全。

打一场“扫黄打非”的人民战争

“扫黄打非”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但基层点多面广,专业人员严重短缺,就算长出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堵住所有监管盲区。“扫黄打非”工作本质上是为群众服务,维护群众利益,因此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只有群众积极参与,才能织密基层治理网络,真正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从2015年开始,各地“扫黄打非”部门持续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建立“扫黄打非”基层站点51万余个,先后创建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两批次400个。基层“扫黄打非”工作在抵御有害思想和文化侵袭、打击非法出版传播活动、维护未成年人文化权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无论是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柳城街道和平社区、龙泉驿区洛带镇,还是上海市徐汇区启明居委会、金山区朱泾镇、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码头等,这些直面群众的窗口或基层站点,均将“扫黄打非”工作与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综治工作、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依托基层现有平台,让“黄”“非”现象在群众生活空间里一露头就被发现,并被即时处置或上报立案。群众真切感受到原来身边这些涉“黄”涉“非”的不法活动真的有人管、马上办了。

进基层工作受到了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群众参与“扫黄打非”工作的意识明显增强。江西、安徽、河北、湖北、湖南等地,通过成立“扫黄打非”妈妈工作队、“五老”义务监督员、“扫黄打非”小志愿者等队伍,形成全民参与“扫黄打非”工作的生动局面,基层文化环境日益清朗健康。

基层文化安全隐患问题发现难、查处难的情况从而大力缓解。据统计,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江苏、湖北、广东、北京、上海等省市基层群众举报的涉“黄”涉“非”线索同比上升均超10%,由此破获了一批案件。

为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举报的积极性,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等四部门修订发布新的“扫黄打非”举报奖励办法,进一步提高群众举报奖励标准,单笔最高可奖励60万元。2018年,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举报中心受理各类举报线索13万余条,转办各类线索1600余条,形成重点案件317起,举报线索成案数量比去年增长65%。

目前,“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被写入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各地继续加强基层站点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扫黄打非”基层站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扫黄打非”基层站点的任务、标准、工作内容及工作规范,通过建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切实发挥“扫黄打非”在基层的工作成效。

来源:中国扫黄打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