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查询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资讯要闻
  3. 95后、00后喜欢什么样的社交产品?

95后、00后喜欢什么样的社交产品?

发布时间:2020-09-24 09:43 分享到:

互联网让Z世代的兴趣更加多元,也让用户的注意力更加分散。他们能够快速接纳一款新产品,也可以快速对一款新产品失去耐心,并且从来不曾缺少寻找新产品的新鲜感和好奇心。Z世代的社交圈,需要慢慢“养”出来。

“帮我选个滤镜,照片配文怎么写好?”

“我要看起来是智慧型。”

这是美国电子音乐组合“烟鬼”在舞曲《#自拍》中描述的一幕,不难和Z世代的年轻人对号入座,但若以此对Z世代的社交行为进行画像,又未免有一些偏颇。

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总喜欢对“年轻人”下定义,比如80后热衷于休闲娱乐、90后青睐于时尚潮流,某些标志性偶像,几乎可以唤醒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但是,当Z世代走向舞台中央时,这套方法论似乎已经行不通。

捉摸不透的Z世代

网易数读在2017年发布了一份榜单,通过提取新浪微博两个月中近1.2万条有关梦想的关键词,整理出了一份“梦想职业”排行榜,其中科学家、老师、警察、医生、富翁是被提及最多的5个职业。

这份梦想榜单掀起了80后、90后的集体回忆杀,即便在最天马行空、特立独行的年纪,在畅想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时,他们也往往跳不出老师、警察、医生等范畴。毕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许多年里,这些职业都是教科书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足以在一代人心中埋下“梦想职业”的种子。

可当同样的问题递向Z世代,答案已经和“前辈”们截然不同。

为了纪念阿波罗登月50周年,乐高集团在2019年向3000名8岁至12岁的孩子进行了一次线上调查,问题是“长大之后想当什么”。

出乎意料的是,英美地区排名第一的选项不是科学家,也不是老师和警察,而是“视频博主”,得票成绩是“宇航员”的三倍。

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亚洲,在日本学研教育综合研究所2019年8月发布的《小学生白皮书》中,“视频博主”首次取代“职业足球运动员”成为男生们的头号梦想职业,而“职业足球运动员”曾经霸榜长达30年之久。

原因似乎也不难理解,Z世代是互联网“原住民”,成长时期和互联网的高速渗透非常吻合,一些家长习惯在孩子哭闹的时候“求救”于可以播放音乐和视频的数码产品,以至于不少孩子在入学前就成了iPad、智能手机等产品的忠实用户,比起传统意义上的名人和偶像,那些短视频中的博主似乎和年轻人有着更紧密的情感连接。

不过嗅觉更加敏锐的恐怕不是乐高集团、日本学研教育综合研究所,而是各种社交产品,诸如zqsg(真情实感)、xswl(笑死我了)、扩列(扩充好友列表)、处q友(交个qq朋友)等Z世代专用“黑话”,在社交场中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多元的Z世代社交

深谙年轻人喜好的好妹妹乐队奚韬曾这样释疑Z世代:“不应该把年轻人当成一个群体来看,因为年轻人的特性本身就是多元化的…… 要尊重年轻人多元化、多认知、个性化的特性,在年轻人整个族群里找到不同的方向。”

与之对应的一幕是,2019年成了社交产品暌违已久的大年。

年初时,马桶MT、多闪、聊天宝上演了“三英”战微信的剧情;

年末时,腾讯系的回音、腾讯朋友、有记、灯遇、猫呼、欢遇、轻聊“七剑下天山”;

中间还出现了时客视频、听筒、Real如我、绿洲、狐友等一系列的产品 ……

这些产品接连推出,原因不难理解。

据Mob研究院在《Z世代大学生图鉴》中披露的相关数据,国内的Z世代约有2.6亿人,在多元化、多认知、个性化的特性驱动下,2.6亿人的庞大规模不应该只有微信、QQ、微博等头部产品,从细分场景、垂直领域入手才有探寻到社交新赛道的可能。

只是现实中发生的往往是这样的一个场景:各种占领细分垂直赛道的产品涌现,一些爆款产品甚至可能在上线当天就冲上了App Store的榜首。

残酷的是,即便有如此热闹的开场,也可能在一个礼拜后便无人问津,还没来得及将流量沉淀转化,就已经被后来的产品盖过了风头。

诚然,互联网让Z世代的兴趣更加多元,也让用户的注意力更加分散,他们能够快速接纳一款新产品,也会迅速对一款新产品失去耐心,并且从来不会缺少寻找新产品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于是“体验完就卸载”成了多数新兴社交App的宿命。

有人解释称,虽然大部分Z世代平均每1小时就会看一下自己的社交App,理论上拥有着非常理想的产品使用黏性,但平均单屏注意力时长仅为8秒。而80后、90后人群的数据为12秒;在有限的注意力里,一旦App使用不够流畅,就会有60%的Z世代选择卸载。

这样的说辞让失败的社交应用创业者们以一种相对体面的方式离场,并非是创意不够新鲜,而是用户太缺少耐心。

“养”文化的社交哲学

事实当真是如此吗?恐怕也不尽然。网易云音乐副总裁李茵在《如何抓住95后年轻人的心》的主题演讲中,对外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网易云音乐2019年的新增用户中,有85%都是95后的年轻人群,95后活跃用户的占比已经超过60%。

Morketing研究院在《自娱:2018-2019年中国新势能人群App接触行为报告》中公布的结果印证了网易云音乐的官方数据:在00后群体中最具影响力、使用度最高以及好感度最高的App榜单上,网易云音乐均位列音乐类第一,并在总榜单中的排名仅次于微信、QQ、支付宝、淘宝和微博。

网易云音乐并不是一款严格意义上的社交产品,上线的年份也远早于Z世代在国内的流行时间,为何照旧可以让Z世代成为拥趸?网易云音乐的产品逻辑其实在于“养”。

从2018年开始,网易云音乐选择进一步向音乐社区转型,先后在音乐播放的基础上增加了短视频、动态、直播等UGC内容生态,同时开始大力扶持原创音乐人,为用户和音乐人建立了基于内容的连接,比如入驻网易云音乐的10万原创音乐人中,95后的占比高达39.9%,00后音乐人的占比也达到20.4%。

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依靠内容慢慢建立深层次联系的产品机制,和Z世代“快速更迭”的特性并不兼容,却抓住了Z世代群体社交的根源所在。

独生一代的Z世代并不缺少家人的陪伴,却急于寻求同龄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先在内容和社区氛围上满足年轻人的“分享欲”和“人设”需求,提供一个游离于现实和虚拟之间的环境去放松自我,这也是Z世代社交的另一条出路。

归根结底,Z世代的特立独行无非是现实中狭窄社交圈的补充,社交的核心诉求不在于驱散孤独感,而在于寻找自己喜欢的氛围和环境。

直到今天,作为研究者们并不敢声称自己真正理解Z世代,那些看不懂的“黑话”只是Z世代寻找同好的第一道门槛,内心深处还有不愿被窥视的另一道围墙。

可回到社交的话题上,总有一些特性是无法被抹平的,也总有一些诉求需要被满足,专注于Z世代的社交产品并不缺少空间,缺少的恰恰是深刻的洞察。